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常识 > 正文内容

傅唯回应I-Mab公司转型更名动作揭秘

toodd14小时前生活常识2

界面新闻记者 | 李科文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I-Mab想趁着中国创新药BD(Business Development)风潮,融一笔钱,重新出发。

10月17日,美股上市的中概股生物科技公司I-Mab发布公告,公司拟在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在美国纳斯达克和香港联交所双重上市,并更名为新桥生物(NovaBridge Biosciences)。

在此之前,I-Mab还有个更被人熟悉的中文名字——天境生物。

10月17日,界面新闻从I-Mab业务更新线上投资人会议上获悉,I-Mab执行董事长傅唯表示,I-Mab的转型核心是造一个高效的平台型中枢企业,而非专注于单一靶点的研发。I-Mab具备全球视野和组织资源整合能力,“(将把)中国创新出海这件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界面新闻从I-Mab业务更新线上投资人会议上获取

界面新闻在会上了解到,傅唯表示,I-Mab将成为“Discovery公司(临床发现型)的最佳合作伙伴”,通过合作开发、灵活的股权收购与换股等多种方式,与合作方建立更具层次的资本与资金合作关系。I-Mab具备完整的BD(Business Development)能力,既能引进项目,也能对外授权,同时拥有跨国的临床开发体系。

傅唯表示,在BD引进方面,I-Mab过去一年在自有平台上扫描了数百家生物科技公司,并投资了其中30多家,对中国大陆生物科技生态的结构与发展节奏有着深入了解。

傅唯表示,在BD输出方面,I-Mab及其旗下企业已与多家世界500强医药公司完成约20次交易,长期的合作让公司能够持续洞察跨国药企(MNC)的需求,也让项目出售与联合开发的谈判变得更顺畅。

傅唯补充,I-Mab的临床开发团队横跨中美两地,美国团队将聘请在全球临床开发领域经验最丰富、最了解跨国药企需求的专业人士,以此确保项目从早期研究到国际注册都具备竞争力。

在上一轮创新药资本红利期(约2016年至2021年)中,I-Mab曾经是业内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

I-Mab的前身是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负责人臧敬五于2015年创立的三境生物。此后,在康桥资本的撮合下,三境生物与天视珍合并成I-Mab。

故事和阵容足够亮眼,很快吸引了国内外大笔资本的加入。短短几年间,I-Mab募集资金超过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2.3亿元。

其中,康桥资本是IMAB最主要的攒局者。2018年6月,IMAB数额约为2.2亿美元的C轮融资,当时还成为了中国创新药领域最大的C轮融资之一。

2020年,I-Mab美股上市。

但好景不长,资本市场的风向很快变了。上市一年后,创新药行业进入寒冬,投资人收紧,估值泡沫破裂。

失去了资本的托举,I-Mab的市值一路下跌,从最高时超过70亿美元,跌到如今的7.54亿美元左右。

臧敬五于2024年2月10日辞去I-Mab董事会职务。界面新闻曾报道,同年7月,I-Mab的创始股东、最大股东、康桥资本首席执行官傅唯由此走到台前,出任公司董事会主席。

其实,在I-Mab换帅前,I-Mab还进行了一次“分家”

界面新闻曾报道,2024年2月,I-Mab中国子公司已与天境生物(杭州)有限公司(下称:天境杭州)达成协议,同意转让I-Mab在中国的资产和运营权限,未来交由天境杭州操持。

天境杭州是I-Mab的未合并附属公司。而到了现在,天境杭州也有了自己的新英文名字——TJ BIOPHARMA

拆分中国资产是I-Mab在当时形势下不得不做的选择。

据深圳瞪羚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旗下内容平台瞪羚社,当时I-Mab正面临来自杭州天境的一项巨额对赌压力:如果天境杭州无法在境内完成上市,I-Mab就得拿出2亿美元回购股东手中的股份。而当时I-Mab的整体市值也不足2亿美元,这笔回购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I-Mab只能选择将境内资产拆分出来,留给天境杭州。

据天境杭州官网,其管线资产包括6款产品11项适应症,其中3款产品计划于2026年上市,3款产品2027年递交多个适应症BLA。

界面新闻从天境杭州官网获取

经历中国资产拆分后,I-Mab拥有的管线资产只留下了不包含中华区权利的CD73单抗,Givastomi双抗CLDN18.2×4-1BB,Ragistomig双抗PD-L1 X 4-1BB。

界面新闻从I-Mab官网获取

其实,让I-Mab走到如今这个地步的底层原因,不是市场,也不是资本,而是它作为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时,始终没有一条管线跑出来。

直到今天,I-Mab仍然没有把任何一款创新药真正推到上市阶段。持续的研发投入得不到商业化回报,公司掉进了所有创新药企最不愿面对的局面。

其中最重的一击来自艾伯维。2023年9月,I-Mab收到合作方艾伯维(AbbVie)的通知,终止双方于2020年9月3日签署、并在2022年8月15日修订的关于CD47抗体项目的许可与合作协议。

分拆之后,I-Mab剩下的三条管线推进也并不顺利。据行业媒体Clinical Trials Arena,2025年7月,I-Mab宣布暂停CD73单抗的开发,把重心放到双抗项目Givastomig上。

另一边,天境杭州却靠着这条CD73管线拿下了新合作。2024年9月,天境杭州与赛诺菲达成BD协议,以约2.5亿元人民币的首付款,获得CD73单抗尤莱利单抗(Uliledlimab)的大中华区开发及商业化权。后续临床推进,也由天境杭州主导。

I-Mab暂停CD73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成本考量。截至2025年6月30日,I-Mab现金、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合计约1.66亿美元。

据行业媒体Clinical Trials Arena,I-Mab表示,该调整是为了给自己争取时间,等待合作伙伴天境杭州在中国进行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数据成熟。如果试验结果积极,I-Mab的uliledlimab研发工作还有可能被重新启动。

仅凭前述几项前期资产,I-Mab显然难以重新赢得资本市场的注意。于是,在宣布赴港双重上市的同时,I-Mab也亮出了自己转型为平台型企业的新证据——收购一款全新的双靶点生物药VIS-101(靶向VEGF-A/ANG2)。

VIS-101是一款处于II期开发阶段的双特异性生物分子,用于治疗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et AMD)及糖尿病黄斑水肿(DME)。

界面新闻从I-Mab业务更新线上投资人会议上了解到,这笔收购将通过I-Mab新成立的子公司Visara完成。Visara成立后,将获得I-Mab约3700万美元的注资,同时引入战略合作伙伴蔼睦医疗(AffaMed Therapeutics)的部分股权转让。交易完成后,I-Mab将成为Visara的控股股东,并拥有VIS-101的全球权益。

界面新闻从I-Mab业务更新线上投资人会议上获取

此外,I-Mab还与云顶新耀签署意向书,计划就VIS-101在大中华区的许可及全球临床开发展开合作。

可见I-Mab想借NewCO(New company,新设海外公司)模式,让自己正在讲述的资本故事更具说服力。

界面新闻在业绩会上了解到,傅唯表示,与市场上那些“遇到一个化合物就去买”的机会型NewCo不同,I-Mab是“能力构建为先”。公司保持以终为始的态度,在布局上也更加系统。

傅唯表示,目前公司已组建一个由七八人组成的核心团队,并联合专业咨询机构,系统性地扫描国内的BD机会。其不是先遇到一个资产再去找人来配,而是先搭建能力和方向。因此其在BD out上的经验和信服力也更强。

此外,傅唯补充,I-Mab的优势不仅体现在能力建设上,更在于交易结构的灵活性。其不仅可以向早期生物科技公司支付首付款,还能通过换股的方式,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流动性,同时在其平台上持股,实现长期的利益绑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猪猪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yunweigou.cn/78108.html

分享给朋友:

“傅唯回应I-Mab公司转型更名动作揭秘” 的相关文章

前龙湖高管掌舵中交地产,高层换血能否激活破局新动能?

前龙湖高管掌舵中交地产,高层换血能否激活破局新动能?

随着中交地产(证券简称:*ST中地,证券代码:000736)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置出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地产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 原董事长、总裁等一众高管集体请辞,并聘任新的总裁、副总裁和财务总监等高管。新的总裁人选为曾益明,他此前...

前龙湖高管履新CEO,高管团队换血能否助中交地产破局?

前龙湖高管履新CEO,高管团队换血能否助中交地产破局?

随着中交地产(证券简称:*ST中地,证券代码:000736)重大资产重组完成资产交割,上市公司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的资产和负债置出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中交地产管理层出现重大变动。 原董事长、总裁等一众高管集体请辞,并聘任新的总裁、副总裁和财务总监等高管。新的总裁人选为曾益明,他此前...

联讯仪器扭亏为盈背后,现金流转负与巨额募资合理性存疑

联讯仪器扭亏为盈背后,现金流转负与巨额募资合理性存疑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8月15日,苏州联讯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讯仪器)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这家主攻电子测量与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企业,正凭借反转的业绩冲刺资本市场。 曾在2022—2023年连续亏损的联讯仪器,借光通信与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爆发,2024年实现盈利,公司营收三年间...

时间换空间的赌局,澳洋健康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2.58%

时间换空间的赌局,澳洋健康资产负债率攀升至92.58%

界面新闻记者 | 袁颖琪 澳洋健康(002172.SZ)正迎来关键的发展转折点。近日,这家公司71岁的创始人沈学如交棒,张家港经开区管委会成为新实控人。​ 根据公开的交易方案,澳洋集团计划以每股3.87元的价格,向张家港悦升科技合伙企业(下称悦升科技)转让其20%的股份,此次股权转让总价...

华莱士供应商百利食品冲刺上市,本土汉堡撑起近20亿配料生意

华莱士供应商百利食品冲刺上市,本土汉堡撑起近20亿配料生意

界面新闻记者 | 马越界面新闻编辑 | 牙韩翔 百利食品在北交所的IPO进程进入关键阶段。根据公告信息,9月22日百利食品通过了广东证监局的IPO辅导验收,以及向北京证券交易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 普通消费者对于百利食品还很陌生,是因为它的产品大多数藏在...

ST仁东高溢价跨界投资AI芯片,亿元布局背后暗藏哪些风险?

ST仁东高溢价跨界投资AI芯片,亿元布局背后暗藏哪些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 | 牛其昌 年初刚刚完成重整的*ST仁东(仁东控股,002647.SZ),似乎急需一条“新赛道”支撑资本市场信心。继新设多家算力子公司后,这家第三方支付运营商又将“第二增长曲线”瞄准了当下火热的国产AI芯片领域。 9月24日晚间,*ST仁东发布了一份对外投资公告,基于对国产...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