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品味生活 > 正文内容

阿里斥资铜锣湾买楼,香港写字楼投资迎来新机遇?

toodd20小时前品味生活2

界面新闻记者 | 王妤涵

香港商办市场近日迎来一笔备受瞩目的大宗交易。

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科技集团联合宣布,以72亿港元(约66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向文华东方国际集团购入铜锣湾港岛壹号中心共13层写字楼,同时获得屋顶标志使用权及50个停车位,计划在此设立双总部。

这笔交易成为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宗的写字楼交易,不仅刷新了2025年商厦单笔成交纪录,在当前香港写字楼市场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更被视为一个重要的市场风向标。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对此表示:“自1999年成立以来,阿里巴巴始终深耕香港市场。此次收购香港地标物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对香港经济及营商环境的信心。香港将成为我们理想的国际业务拓展基地。”

战略落子

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此次收购的港岛壹号中心(One Causeway Bay),是铜锣湾商圈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商业地产项目。

其前身为拥有数十年历史的香港怡东酒店,文华东方国际集团于2019年斥资50亿港元启动拆除重建工程,历经六年打造为集办公、商业与餐饮功能于一体的甲级综合商厦。

根据交易条款,阿里系购入的资产涵盖三大核心部分:大厦最高的13个楼层,总建筑面积约30.16万平方英尺;屋顶标志的独家使用权(即冠名权);以及配套的50个停车位。

以总价72亿港元计算,该交易平均呎价(香港房地产交易中常用术语,指每平方英尺的房产价格)约为2.39万港元,较文华东方2024年底对该项目的整体估值折让约30%。

港岛壹号中心 图源:One Causeway Bay Instagram

选择铜锣湾作为香港总部所在地,体现了阿里巴巴与蚂蚁集团的多重战略考量。

铜锣湾作为香港传统核心商圈,坐拥时代广场、崇光百货、利园等多个商业地标,并已形成成熟的跨国企业总部集群生态

而且,与中环等传统金融核心区相比,铜锣湾在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以今年4月份港交所向香港置地购入中环交易广场的交易为例,其平均呎价为4.3万港元,而阿里此次交易的单价仅为其60%左右。

在硬件设施方面,港岛壹号中心标准层高2.9米,每层约2万平方英尺的方正户型便于灵活规划,顶层还可俯瞰维多利亚港全景。项目配备3层购物餐饮平台、2层顶楼高端餐厅及143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且紧邻铜锣湾地铁站A出口,无缝接驳三条地铁线路,交通便利性突出。

铜锣湾街景 界面新闻记者王妤涵拍摄

同时,其国际化配套成熟度显著高于九龙东等新兴商务区,对需要整合全球资源的阿里集团而言,这种产业集聚效应有助于显著降低商务协作成本。

格局变迁

从行业视角来看,香港商办市场的买家结构正在经历深刻变革。

世邦魏理仕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自用买家占市场总投资的34%,且全部资金投向写字楼及零售物业。这一变化折射出市场需求的本质转变,即从投资投机导向逐渐转向实际使用需求驱动。

回顾历史,香港写字楼市场长期由金融机构和专业服务机构主导。中环作为核心金融区,汇聚了大量银行、上市公司办事处、律师行和会计师事务所,投资性购买曾占据相当比重。

如今,这一传统格局正被打破。

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加速国际化布局,香港成为其出海“首站”,科技公司的实际需求正成为推动市场复苏的重要力量。

仲量联行报告指出,尽管金融、财富管理及专业服务行业仍在推动核心区优质写字楼需求,但科技企业的占比正显著提升。

除阿里以外,去年9月,东集团旗下京东产发以18亿元收购沙田石门利丰中心全幢工业大厦。今年以来,已有奇富科技、小红书、体育投资公司Svenska Capital等企业相继在港够楼设立区域总部

这些企业共同展现出新趋势不再满足于租赁办公空间,而是通过购置物业建立永久性总部,而企业购置总部级物业,往往意味着更深度的本地化运营与更长远的市场承诺。

从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发展历程来看,这一决策具有清晰的战略逻辑。

阿里巴巴自1999年就在香港开展业务,旗下淘宝及阿里云分别于2005年和2014年进入香港市场,2019年在香港联交所完成第二上市,并于2024年转为主要上市。蚂蚁集团同样在香港深耕多年,2017年推出本地电子钱包AlipayHK,至今已服务逾450万活跃用户。

随着香港创新枢纽地位日益突出,科技公司正通过购置实体资产展示对香港市场的长期承诺。在香港推行“重点企业伙伴”政策背景下,这一策略也有助于获得更多政策协同效应。

布局时机

阿里系的大额收购也引发市场讨论,香港写字楼市场是否已到“抄底”时机。

从市场数据来看,行业调整周期尚未完全结束。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香港甲级写字楼整体空置率高达17.1%,租金按季下跌0.7%,年初至今累计跌幅3.4%,核心区高档写字楼价格较高峰期更是下跌五至六成。

供应端方面,据《香港物业报告2025》预测,今年落成量高达333万平方呎,同比增加一倍,明年商厦落成量将会回落,但仍然有125万平方呎,油尖旺、九龙东区域将贡献62%的新增供应,短期内供需失衡局面难以根本扭转。非核心区乙级写字楼空置率甚至突破20%,部分业主推出“以租换购”策略,市场仍处于买方主导阶段。

但进入下半年以后,市场回暖的信号已开始显现。

世邦魏理仕报告显示,2025年第三季度,香港写字楼租赁活动有所改善,整体租赁量较上季上涨25%至130万平方呎,年初至今的租赁量达到320万平方呎。其中,中环净吸纳量达13.8万平方英尺,创近十年单季最高。

仲量联行的统计数据则更为乐观,三季度全港写字楼净吸纳量录得64.6万平方英尺,按季反弹137.5%,终止了上半年的疲弱表现。

需求回暖的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技企业的扩租和置业的需求,如阿里系、京东产发的布局;另一方面是IPO市场回暖带动的金融服务需求,2025年第三季度香港新股发行规模环比增长56%,投行、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办公需求显著增加。

“香港商业地产市场在2025年第三季持续审慎复苏,受惠于若干主要经济指标的持续增长,以及办公室和零售租户需求的改善。随着租赁及自用买家需求增强,市场交易量亦有所上升。” 世邦魏理仕香港区研究部主管陈锦平表示。

不过,“抄底”时机需区分不同主体。对具有长期战略需求的企业而言,当前市场确实存在成本窗口;但对普通投资者来说,高空置率、租金下跌惯性等风险因素仍然存在,需审慎考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猪猪博客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yunweigou.cn/91375.html

分享给朋友:

“阿里斥资铜锣湾买楼,香港写字楼投资迎来新机遇?” 的相关文章

ST仁东豪掷亿元跨界AI芯片,高溢价投资潜藏多重风险?

ST仁东豪掷亿元跨界AI芯片,高溢价投资潜藏多重风险?

界面新闻记者 | 牛其昌 年初刚刚完成重整的*ST仁东(仁东控股,002647.SZ),似乎急需一条“新赛道”支撑资本市场信心。继新设多家算力子公司后,这家第三方支付运营商又将“第二增长曲线”瞄准了当下火热的国产AI芯片领域。 9月24日晚间,*ST仁东发布了一份对外投资公告,基于对国产...

越秀房产基金拟向关联方出售越秀金融大厦50%权益 交易对价约34.33亿元

越秀房产基金拟向关联方出售越秀金融大厦50%权益 交易对价约34.33亿元

9月8日,越秀房产信托基金(00405.HK)发布公告,披露有关约34.33亿元出售越秀金融大厦50%权益情况。 公告称,于9月8日订立股权转让协议,拟向关联方广州越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广州越秀金融大厦50%权益,此后,将余下的50%权益转让予内部重组方(即越秀房产基金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从资金扶持到生活配套,广州南沙打造港澳青年创业生态圈

从资金扶持到生活配套,广州南沙打造港澳青年创业生态圈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为了吸引港澳青年本地创业,广州南沙区持续加码政策扶持。 今年以来,该区新修订“鼓励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实施细则”,对比以往政策进一步加大力度,例如部分创业类、活动类、生活类补贴奖补期限将“每年一次”改为“每半年申请一次”,以及将落户补贴、创业成长奖励申请条件“涉...

强一股份IPO背后,客户集中度高企与产能扩张争议并存

强一股份IPO背后,客户集中度高企与产能扩张争议并存

界面新闻记者 | 尹靖霏 近日,强一半导体(苏州)股份有限公司冲击科创板IPO迎来新动态,公司披露首轮问询函回复并更新了财务数据。 强一股份凭借2022-2024年营收翻倍、净利润激增超11倍的业绩表现,成为半导体IPO企业中的焦点。然而,在亮眼数据背后,公司却深陷 “客户高度集中且单客...

8月工业利润高增的背后,中下游反内卷还需更多政策支持

8月工业利润高增的背后,中下游反内卷还需更多政策支持

记者 王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上涨0.9%,上月为下降1.7%,扭转了自今年5月以来工业企业累计利润持续下降的态势。其中,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由上月的下降1.5%转为增长20.4%,改善尤为明显。 分析人士表示,8月工业企业利润改善...

日本企业广东行签约千亿项目

日本企业广东行签约千亿项目

界面新闻记者 | 张熹珑 广东是国内与日本贸易规模最大的省份,面向日本的贸易持续保持高增长。 6月12日-13日,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日本企业广东行”上,68个项目落地,总金额1166亿元,其中27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1034.64亿元,涵盖汽车、生物医药和健康、低空经济、人工智...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